農業農村部:將高標準茶園建設納入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范疇
日前,農業農村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加大財政扶持茶產業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建議,在其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077號建議的答復》,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回答。
一、關于將高標準茶園建設納入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范疇
近年來,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明確要求,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的,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同時,明確提出依法嚴管、良田糧用的基本原則,要求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支持高標準農田主要用于糧食生產。根據上述政策要求,現階段高標準茶園暫不屬于高標準農田建設范疇。
建設高標準茶園是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項目渠道,支持開展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等,支持各地圍繞特色資源發掘,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資金主要按因素法切塊下達到省,各省可在確保完成約束性任務的前提下,結合本地農業發展規劃和優勢特色產業布局,統籌安排資金用于指導性任務。我部將積極指導地方統籌利用涉農項目資金,對高標準茶園建設給予支持,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二、關于繼續加大茶園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支持力度,持續提升茶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我部高度重視茶葉質量管理,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深入實施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大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力度。2017—2021年選擇果菜茶優勢縣,開展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試點,集成推廣生態調控、理化誘控、免疫誘抗、生物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和服務機制,綠色防控技術在茶園大面積推廣應用,2020年全國茶葉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6.6%。
下一步,我部在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中繼續向茶葉優勢區傾斜,擴大全國茶葉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數量,加強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進一步提高茶葉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茶葉質量安全水平。
三、關于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力爭茶園3年內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應用率達100%
近年來,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以減少化肥投入、增加有機肥投入為目標,支持重點縣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集成推廣堆肥還田、商品有機肥施用、沼渣沼液還田等技術模式,配套完善設施設備,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緊密結合,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技術補貼、物化補貼等方式,支持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施用有機肥,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組織,加快有機肥應用,促進種養結合,促進果菜茶提質增效和資源循環利用。您提出的相關建議,在現有政策中已有較好體現。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繼續支持包括茶園在內的農業生產有機肥施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四、關于將茶產業保險列入中央財政支持政策性保險目錄
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實施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在農戶和地方自愿參加的基礎上,為投保農戶提供一定的保費補貼,引導和支持其參加農業保險,并不斷完善農業保險制度,逐步加大支持力度。補貼品種已由最初的種植業5個,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6個,基本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為滿足農戶多樣化的農業保險需求,中央財政鼓勵保險機構和地方,結合實際探索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等支持,推進建立多層次的農業保險體系。為支持地方發展優勢特色農業,2019年,中央財政開展了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支持地方自主選擇2個品種申請中央財政補貼。2020年,進一步將試點地區擴大至20個省份(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補貼品種由2個增加至3個。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制度,研究擴大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的實施范圍,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更好發揮農業保險的強農惠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