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農業高新技術服務網官方網站!
今天是 2022年 11月 09日 星期三
農業農村部:加快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陳曉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扶持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保監會、國家鄉村振興局,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五中全會和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都提出明確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我部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加強行業指導、強化項目推動、推進資源整合、典型示范引領等一系列舉措,加快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截至2020年底,全國各類服務組織超過90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6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7000萬戶,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采取先服務后補助的方式,重點支持各類服務組織面向小農戶和產糧大縣,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開展以生產托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同時,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穩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對象包括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021年安排農機購置補貼190億元,較上年增長11.76%。各地可圍繞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選擇不超過10個品目的產品提高補貼額,其補貼額測算比例可提高至35%。2021年4月,財政部會同我部制定《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明確補貼范圍為15大類44小類172個品目機具種類,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各地可按照規定選擇不超過3個品目的產品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
在稅收政策方面。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可按規定享受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增值稅。對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農牧保險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家禽、牲畜、水生動物的配種和疾病防治,免征增值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二是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三是個人所得稅。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飼養業和捕撈業,其投資者取得的從業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四是契稅。對承受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使用權用于農、林、牧、漁業生產的,免征契稅。五是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直接用于農、林、牧、漁業的生產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稅。六是耕地占用稅。對占用園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漁業水域灘涂以及其他農用地,建設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生產設施不繳納耕地占用稅。
二、關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解決服務組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國家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方式和金融產品,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和便利度。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要求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擴大業務規模,積極為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2020年全年減半收費。2021年3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印發《關于深入扎實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優化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脫貧人口發展生產穩定脫貧,為解決服務組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有益探索。2021年4月,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2021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通知》,鼓勵各級監管部門推動地方政府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并完善域內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推動銀行加大對貼近農村金融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合作,依法合規開展應收賬款、農產品倉單等質押貸款。2021年5月,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提出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創新訂單、倉單、存貨、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探索開展“托管貸”業務。
國家高度重視發展農業保險,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等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等一系列文件,著力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更好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層次、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力度,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目前,補貼品種已由最初的種植業5個擴大到種、養、林3大類16個,基本覆蓋了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補貼區域由6省區擴大到全國,各地區和各經營主體均可在自主自愿的基礎上,開展并申請中央財政補貼;補貼比例也在逐步提高,并結合區域、險種情況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如種植業由25%提高到中西部40%、東部35%。2019年,中央財政開展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支持地方自主選擇2個品種申請中央財政補貼,2020年進一步將試點地區擴大至20個省份,補貼品種增加至3個,當年保費補貼資金285.39億元,較上年增長7.5%。同時,積極探索開展一攬子綜合險,將農機大棚、農房倉庫等農業生產設施設備納入保障范圍。
四、關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生產服務條件
按照中央要求,我部會同有關部門,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的制度、標準、規范和實施細則的制修訂工作,進一步明確田間道路、田塊長度寬度與平整度等“宜機化”要求。積極統籌中央和地方相關資金及社會資本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加快補齊丘陵山區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的短板。推動落實設施農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等相關政策,支持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生產條件建設。為推動服務資源整合,暢通供需對接渠道,2019年,我部組織開發了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底,平臺注冊用戶總數超過15萬,累計錄入合同10萬余份、項目資金約22.8億元,2.8萬個服務組織經審核后納入平臺名錄庫。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加強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會同中央組織部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重點遴選農村基層組織負責人、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帶頭人、鄉村能工巧匠、返鄉入鄉“雙創”人員、大學生村官等作為培訓對象,提升各類人才的帶動能力。二是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教育部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不斷優化中職、高職專科和高職本科專業結構,開設現代農業技術與管理、現代種業技術、作物生產技術、現代農業裝備應用技術、新型農業經營、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等專業。三是研制適合農民的職業教育培養方案。2019年,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將新型職業農民列入擴招的主要群體。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彈性學制,有效學習年限2—6年,允許學生采用半農半讀、農學交替等方式,分階段完成學業。四是完善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我部配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深化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改革,推動建立技能等級認定制度,不斷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農村技能人才培養機制。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相關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各類服務組織,不斷強化服務人才培養,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