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
根據《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考核辦法》,我局于2021年對已批復建立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開展了考核驗收,確定保留6個地市級和35個縣級示范區。為進一步加強示范區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示范區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我國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危害重,土地沙化問題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威脅著國家生態安全,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防沙治沙事關生態安全和民生福祉,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推進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防沙治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理念,不斷探索創新,強化示范帶動。在不同沙化類型區建設一批示范區,就是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沙化土地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和一體化保護修復,提升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就是要探索防沙治沙技術、模式、政策、機制,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樣板,樹立標桿,以點帶面,引領示范,帶動防沙治沙工作深入開展;就是要不斷豐富和完善新形勢下防沙治沙工作思路,創新科學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的方式方法,優化沙區林草生產力布局,形成防沙治沙新格局,穩步推進新時代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
二、切實做好示范區創建工作
(一)創建基本條件。
1.示范區主要在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類型區布設,兼顧黃河故道、南方沿江河湖海沙化類型區,屬于不同沙化土地類型區的典型區域,具有典型引領和示范借鑒作用;一般情況下,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創建。
2.防沙治沙工作基礎牢固,依法防治、科學防治成效明顯,林草綜合植被蓋度高于周邊縣(區)同類沙化土地類型區。
3.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防沙治沙經驗較為豐富,具有不斷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干部群眾生態保護意識強。
4.至少有1項在建的國家重點林草生態工程。
5.與防沙治沙相關生態文化創意新穎,建設有科普、義務植樹等基地。
6.在防沙治沙系統治理、技術模式、政策機制、產業發展等4個方面中至少1—2個方面有特色和亮點。
(二)認真遴選申報。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比照上述條件,認真遴選防沙治沙成效明顯、社會關注度高的先進典型,申報創建示范區。組織擬創建示范區編寫申報材料時,要突出示范方向和主要建設內容。
(三)科學編制方案。示范區根據批復的示范方向和主要建設內容,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編制建設方案,并明確每年新建或續建1—2個示范項目,突顯系統治理、技術模式、政策機制、產業發展等示范方向。對于已批準保留的41個示范區,原建設方案建設期滿后需繼續編制建設方案,進一步明確示范目標和建設內容,建設期可以到2035年。建設方案經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審定后,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備案。一經批準,由相應的地方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通過10—15年示范建設,力爭建成一批系統治理成效顯著、技術模式領先、政策機制有創新、產業發展有特色的示范區。
三、認真組織儲備實施示范區項目
(一)國家林草重點生態工程和區域性防沙治沙項目支持示范區建設。要做好與《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林草領域相關規劃相銜接,統籌林草項目資金、探索“以獎代補”機制等方式支持示范區建設。依托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防沙治沙示范項目、林草區域性系統治理項目、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等,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防沙治沙與鞏固脫貧成果、農牧民增收相結合,開展示范區建設。圍繞示范項目建設類型,合理安排示范項目。各地要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不斷增加示范區項目投入。
(二)做好防沙治沙示范區項目儲備工作。各示范區要認真做好防沙治沙示范區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建設地點要求相對集中連片,能做到落地上圖,突出示范借鑒作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造林種草、工程固沙、節水灌溉設施設備購置等內容。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對示范內容、投資概算進行審核把關,參考《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投資估算指南(試行)》《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指南(試行)》相關指標開展前期工作,履行審批程序,加強項目儲備。
(三)認真組織實施好中央預算內防沙治沙示范區項目。年度投資計劃下達后,省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及時分解計劃,加強指導和監管,確保示范區建設取得預期成效。各示范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相關規定,遵循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優化工程固沙、造林種草、節水灌溉等措施,科學編制作業設計,確保全面完成防沙治沙示范任務。作業設計要開展合理性評價,按程序批復后認真組織實施,切實將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和項目單位。項目建設完成并經檢查驗收后應及時開展落地上圖工作。要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加強檔案管理,相關文件、設計方案、檢查驗收材料、監測評估報告以及圖文聲像等資料要及時歸檔,妥善保存。要設立固定的示范區標識碑(牌),示范項目(點)要設立宣傳牌,方便學習、推廣。規范示范區資金管理,不得擠占、截留、挪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強化示范區建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實行動態管理。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與組織領導,爭取多方大力支持示范區建設,切實將示范區建設作為林草發展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抓好抓實。在安排林草重點工程、項目資金時,重點向示范區傾斜,并認真指導示范區開展防沙治沙工作。各示范區要率先落實好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實施好示范項目。對于地方政府不重視、組織管理不善、建設任務完成不好、示范效果不明顯、資金使用效率低或嚴重違反規定的,將按規定取消示范區建設資格。
(二)強化科技支撐,突出政策機制創新。要貫徹科學治理方針,以科技創新為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將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優先在示范區進行試驗示范推廣,切實將科技支撐貫穿于示范區建設全過程。支持并指導示范區開展政策機制創新,符合條件的荒漠植被和沙化土地優先劃入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范圍,積極探索研究荒漠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優先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管護機制,積極探索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多元化資金使用方式,打造政策機制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示范區建設,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光、熱、土、生、景等資源,適度有序地發展節水、低碳、環保型特色沙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助力脫貧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
(三)加大宣傳力度,示范推廣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成效、做法,提高全社會生態保護意識和參與防沙治沙積極性。將示范區作為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不斷樹立防沙治沙先進人物和典型,弘揚艱苦奮斗、久久為功的治沙精神,激發我國防沙治沙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舉辦防沙治沙培訓班和現場經驗交流會等,傳授和交流示范區建設成功經驗,帶動區域乃至全國防沙治沙工作。
特此通知。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22年7月25日